12月21日下午🚵🏼♂️,鋼琴系第五期學術講壇在第一演奏廳(主樓A219室)如期舉行👴🏼📩,本次講壇由鋼琴系石丹副教授主講,主題為“從幾首作品來看成功演奏中國作品的基本要素”,鋼琴系全體師生及廣大鋼琴愛好者參加⛹🏿♂️。
講座中,石老師主要從演奏者的角度教授大家詮釋中國鋼琴作品的要領。首先🙍🏽♀️,石老師針對何為中國風格🏆、中國文化的內涵和精神特征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討論,引導學生圍繞“演奏好中國作品就要找到作品內部與中國文化的關聯之處”這一觀點📊,從中國的哲學思想,文化內涵和精神特征以及審美習慣等層面理解中國鋼琴作品的內涵;結合《春江花月夜》和《琵琶行》的詩詞及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強調文化修養對樂曲理解的重要性。

隨後🧏♀️,她按時間脈絡為學生講解鋼琴作為西洋樂器傳入中國的大致歷史情況,分別說明自中國鋼琴作品創作100年來四個時期的主要特點,采用邊彈邊講以及看錄像的形式🤶🏻,將《牧童短笛》《花鼓》《春江花月夜》《彩雲追月》《太極》《皮黃》《納木錯》等具有代表性作品串起來闡述🤦🏻,解析如何將天人合一、氣韻生動等思想及中國傳統音樂元素應用到演奏諸如分句🐑、音色😶、踏板🦹🏻♀️、氣息的處理上。
最後,石老師為學生推薦好的樂譜🌵、範奏版本以及輔助練習🚅。
此次講座立足讓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建立信心,找到同西方文化的思維差異🖥,幫助學生明晰文化修養對琴藝提高的重要性👩🏻🦲🎱,促進學生對研究中國鋼琴作品及中國文化產生濃厚興趣。(鋼琴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