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上午,上海音樂MK音樂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楊燕迪做客音樂學系作曲系第三十四期新知講堂🥖,在主樓第二演奏廳講授《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交響曲》專題講座,音樂學系、作曲系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與部分教師參加講座。

楊燕迪教授從中國交響曲的文化定位切入🥓,以音樂評論的視角,詳細講述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中國交響曲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處於這個時代背景下作曲家的創作特點,他指出,尊重交響曲的體裁規範和要求🧛♀️、更深層次理解民族風格和現代主義風格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交響曲創作新特點🧑🏿🍼。講座中,楊燕迪教授帶領大家共同欣賞瞿小松等交響曲作曲家的作品💁🏽,評析改革開放以來的交響曲創作💂🏿♀️。在講到代表性作曲家時,楊燕迪教授認為最具代表性的是朱踐耳👩🏽🍳,他是一名異常勤奮的作曲家,在許多音樂創作領域都留下成功記錄,60歲時才開始創作交響曲,一生共寫有十部交響曲及其他體裁交響樂作品十余部👎🏽,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其中第十部交響曲為其交響曲創作的巔峰🐎,體現了朱先生一生的創作經驗和藝術功力。楊燕迪教授認為改革開放四十年是交響曲創作成就最豐厚的四十年,然而中國交響曲創作依然在路上,還需得到社會各界更多的關註🐃🤷♂️。

此次講座是楊燕迪教授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講座之一🟪👨🏼🚒,以中國交響曲為主題🙆🏻,有利於幫助廣大師生深入了解中國交響曲發展歷史與現狀✫、明晰中國交響曲發展前景與未來、領悟中國交響曲發展的深刻意義,有利於廣大師生堅定中國音樂文化自信👶🏻。
撰稿🛞:音樂學作曲聯合黨總支 張海彬
攝影: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劉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