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下午,音樂學系黨支部“講家鄉的故事 唱家鄉的歌”系列講座第三期在主樓A102室舉行🧑💻,本場講座邀請黑龍江省哈爾濱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述笑老師做客並講授“哈爾濱歷史文化的共生性與多元化”🪩。講座由MK黨委委員、副院長🤌🏿、音樂學系主任陶亞兵教授主持🛢,音樂學系全體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部分教師參加。

講座中,李述笑老師分析和討論了哈爾濱歷史文化的共生性和多元化🍗,他講到“文化是人化的自然結果”,文化共生現象體現在物質文化、觀念文化、製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四個方面👨🏻🍳。物質文化方面,他以建築藝術為例🫶🏼🤬,通過真實的圖片⛵️,詳細講解仿古典主義風格、文藝復興式風格🪞、中世紀寨堡式風格🪲、仿巴洛克建築風格等多種建築風格🪠;在觀念文化方面,以政治社會組織為例講述當時在哈爾濱的多種宗教勢力其中包含佛教👨🏽⚕️、猶太教👆🏽、基督教、東正教、天主教等;在製度文化方面👩🏻🦯,李述笑老師以教育狀況為例,講述上個世紀20年代在哈爾濱建立的100多所中小學以及眾多音樂院校的情況,在多元文化共生的教育氣氛下,培養了一批不拘一格的人才;在行為文化方面😰,他以節慶習俗為例,他提到:“在當時的哈爾濱幾乎每三天就有一個節日🗄,一年中有99個節日👷🏽🌅,而且都是不同國家的人一起過節🗽。”

此次講座為師生們呈現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李述笑老師語言生動幽默且具有哲理𓀔,師生們紛紛表示講座令其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對哈爾濱歷史的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撰稿:音樂學作曲聯合黨總支 關維
攝影:音樂學作曲聯合黨總支 關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