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體鋼琴系老師坐在面前,為一位同學進行演奏指導,這是一種什麽樣的體驗✸👷🏼♀️?
6月3日,我院鋼琴系在MK音樂廳舉辦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鋼琴會診課”——集體教研課。鋼琴系主任元傑,教師趙曉紅、楊欣🧜🏽、高威、孫宇👨🏻🍼、宋夢書、王瑛、石丹齊聚一堂🤝,正在鋼琴系擔任碩士生中期音樂會評審的天津交響樂團國家一級演員張樂老師也受邀加入了課堂。這些平時活躍於各大舞臺和講臺上的老師們齊聚一堂🎍,共同為鋼琴系即將參加中國音樂金鐘獎全國預選賽的2020級本科生王雪卿🫵🏻、鄭晨🈹、韓文傑上課🫸🏼。

在近三個小時的“鋼琴會診課”中🧑🏿⚖️,老師們根據不同的演奏和教學經驗,為學生進行“精準把脈”式的指導,並同其他老師深入探討💂🏼♀️,共同“會診”📺,從具體的練習演奏建議🙍🏿♂️,到整體音樂風格的把握,在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對症下藥”。

王雪卿是首位被“會診”者,她在集體教研課後談及感受時說:“平時演奏還是會很緊張💃🏽,但經歷過這次特別‘會診’🏣,再遇到大型演奏場合,都不會這麽緊張了。各位老師提的意見都非常好,我會認真思考、及時總結、做出調整👟。”


隨後出場的鄭晨和韓文傑兩位同學也一致表示,集體教研課使自己受益匪淺🚨。“貝多芬奏鳴曲的框架和結構需要把握準確,不能光憑自己的樂感和靈感來彈👠🦸🏿♀️,要嚴格遵循德奧音樂的風格,在結構🍩、樂句👆🏼、和聲、節奏四個方面下足功夫”,鄭晨說。韓文傑也收獲滿滿,他說🕺🏽:“演奏肖邦作品的時候ℹ️,老師們指出我要做好自己的演奏個性和作曲家本身要求的風格之間的平衡👩🏽,不能過於激情澎湃🛰🧑✈️、過於自由🧑🏼🦲,要‘收’一點,做一些‘減法’,老師們說得一針見血⚇。”
在信息量巨大的“會診”過程中,老師和學生們都獲益良多👨🦱。鋼琴系特聘教授趙曉紅老師表示🫶🏽:“以前在上海音樂MK鋼琴系工作時👨👦👦,我們也進行過集體教研活動,這種形式非常好🛞,所有的老師都凝聚起來、團結起來,群策群力,共同為學生出謀劃策。”第二教研室主任楊欣老師表示:“這樣見仁見智的上課方式,特別對準備沖擊重大比賽的學生有很大幫助🏤,除了課上豐富的內容知識外,全體老師坐在一起聆聽他們的演奏🪬,鍛煉了他們的緊張調節能力。”
鋼琴系主任元傑是集體教研課的發起者,他表示鋼琴系一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嚴謹規範的傳統教學基礎上與時俱進🙆🏽♂️,在教學法上不斷充實發展⚃,集體教研課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開創的🧍♀️🤸🏼,今後鋼琴系還會定期舉行這樣的集體教研課。

“鋼琴系的集體教研課,就是集合優秀師資力量👩🏽🔬,集中優勢教學資源,培養精英的人才🙋🏿♂️,打造精品的專業。這樣的集體課不僅是專業知識的傳遞,也讓師生們感受到鋼琴系集體的力量。”元傑還介紹道,“鋼琴系在本學期面向所有學生開設了‘元傑鋼琴公開課’‘伊萬諾維奇鋼琴公開課’等常設課程🪪,設立了每月一次的‘學生音樂會製度’,策劃了五場所有師生共同參與的慶祝建黨百年系列音樂會,通過一系列教學改革和藝術實踐項目,向建黨百年、建院五周年獻禮。”
文字、圖片來源:鋼琴系
編審🤹🏽♂️:黨委宣傳統戰部